曲阳窑地处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唐宋属龙泉镇),《旧唐书河北道定州上》因在河北省曲阳县境涧磁村,故名。这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定窑白瓷产地。涧磁村位于曲阳县城北30公里,村东1公里为北镇,南1公里为南镇,古称龙泉镇。窑址主要于涧磁村东与村北两地,东西距离为1400米,南北为1000米,总面积约117万平方米。
烧造历史:唐初开始烧造,中晚唐模仿刑窑烧白瓷,如玉璧底碗,五代时期花口形碗、杯、钵等大增,釉色泽纯白或略青。器物底部刻画“官”、“新官”。
在涧磁村窑区的北宋堆积层下,有晚唐五代的黄釉、黄绿釉、褐绿釉和白釉碗、盆的碎片,故习惯上将这部分宋以前的遗存称作“曲阳窑”。
清光绪《曲阳县志》载录的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的五子山院和尚舍利塔纪碑,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的署名,由此可知,五代后期因这里商品瓷产量已经很大,已派瓷窑税务使冯翱在此收取瓷器税。
五代时定窑瓷器釉色与晚唐相同,纯白或白中闪青者居多。器类有碗、盘、灯、碟、盒、罐、瓶、枕和各种玩具等每一器类的式样繁多,即如食器的碗有近10种之多。碗、盘的胎质较之唐代轻薄,有的盘、碗口沿稍外撇,常作五花瓣口,外壁亦是瓜棱形,圈足窄,制作精致。如五代窑址中采集到的器沿作四出花瓣的盘,器形就与江苏新海连市海州五代墓出土的花瓣口瓷盘相同。灯敞口、折沿、高圈足、腹部及圈足均饰有弦纹。碟沿作葵花形,圈足,内底稍隆起,釉色白中泛青,有光泽,外壁釉厚处如堆脂,色淡青,近底处露胎。这类白瓷碟在湖南长沙五代墓亦有出土。
五代定窑瓷器上,已开始出现划花装饰,但较简单,但线条还非常洗练。
定窑发掘中,发现了五代时期的一座瓷窑和一些窑具。窑的结构分烟囱、窑床和火坑三部分,坑内没有炉篦的痕迹,坑底还存有少量炭屑堆积,窑的附近也没有发现煤渣,可见所用的燃料是木柴。柴是烧还原焰最理想的燃料,因为木柴的火力软而火焰长,易于燃尽,投柴多时又往往不易充分燃烧,因而窑室中所含co较多。因此五代时期定窑瓷器的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与这种窑炉以及这时期烧窑技术有直接关系。唐、五代定窑白瓷进行分光反射率与透光度计检测结果也证明:“唐后期及五代的定窑白瓷是用还原焰烧成,北宋和金代的白瓷则是用氧化焰烧成,故白瓷的呈色有明显的差别。”
唐、五代时期的定窑,烧制一种“官”和“新官”字款的白瓷。可能是适应官方特殊需要烧制的。加工精致,造型新颖,釉色的纯白和白中闪青。这类白瓷在湖南长沙、浙江临安等地的晚唐五代墓中均有出土,在河北、辽宁等地的北宋早期以及早期辽代葚中也出土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