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陶瓷古窑 > 邢窑

邢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4-01

邢窑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内丘在唐代武德五年(622年)由赵州改为隶属邢州,故称邢窑。邢窑主产白釉瓷,产品广销国内、远销国外,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多有赞誉。李肇《国史补》云:“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赞颂其“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但到了唐代后期,由于原料短缺等原因而逐渐衰落。邢窑的发展至衰败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北齐至隋的初始期。此时,胎质白色,釉色乳浊淡青,釉薄处呈乳白色,是一种尚不成熟的白瓷。隋开始用化妆土装饰青灰色的胎体,烧造青白色瓷器,用白色粘土制胎,烧制粗白瓷。工艺技术水平比北齐显著提高,胎料制备精细、轮制成形旋削工整、装烧讲究。器物品类显著增加,立式器皿显著增多,造型挺拔豪放。隋代窑址出土的白瓷精品,胎质洁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纯正莹润。

二是唐代的成熟期。此时,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规范,装烧更趋科学,采用了装匣正烧,消除了器内支痕,火候适度,产品瓷化而不过烧,保证了造型应有的神韵,强调了产品实用功能,注意了审美作用,体态丰盈、庄重大方,具盛唐之风。

初唐时期越窑瓷器基本沿袭了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现黄色,胎釉结合不好,容易剥落。中晚唐时,越窑生产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烧瓷的窑场大量增加,器物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胎质已经做到细腻轻盈,有灰、淡灰和淡紫等多种颜色,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器型以多足圆口的各式执壶及直口浅腹、圈足外撇的茶盏最具特色。这个时期的越窑青瓷造型在影响其他窑口的同时,也广泛吸取了它们精品的样式,还吸取玉、石、陶艺的风格,尤其是仿制金银器的工艺效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五代时的越窑成为首屈一指的名窑。其青瓷制品秘色瓷更是作为贡品,以特殊政治目的和神秘的身世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越窑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印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地均有越瓷遗物被发现。五代越窑青瓷的原料精细,其胎坚致细腻、呈灰白色,釉子呈青绿色、薄而均匀、温润如玉。其装饰一改唐代朴实无华而表现出繁缛富丽的风格,纹饰很满,线条纤细而流畅,纹饰题材比唐代的更加丰富,多划花的风格。根据文献托、圆沿短颈鼓腹罐、短戏耍短流鼓腹双泥条系执壶、矮圆形子母口粉盒等。

三是五代之后的衰落期。唐末五代,邢窑因受战乱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随着定窑产品的兴起而日渐衰落。由于优质原料的枯竭,细白瓷已不再生产,粗白瓷质量明显下降,于是又使用起化妆土来遮盖劣质瓷土的瑕疵,技术也渐趋保守落后。到宋时,邢窑北邻的定窑和南邻的磁州窑皆凭借当地资源条件的优势而崛起。金元时期恢复生产的邢窑,规模很小,工艺落后,已不再往日的风光,仅是模仿定窑、磁州窑生产。

分享到:

分享到:

商周时期就有瓷器出现


我国商周时期便有瓷器出现,一般来说,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商周...更多>>

陶瓷名家CERAMIC COMMON SENSE

陶瓷名家毕德芳


毕德芳:陶瓷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女,原籍安徽省歙县,1946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一陶瓷美术世家。其祖父毕伯涛为...更多>>

陶瓷名家周国桢


周国桢,教授。现代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四届理事)。1931年生,湖南安仁县人。先...更多>>

陶瓷常识CERAMIC COMMON SENSE

正确清洗陶瓷餐具的方法


陶瓷餐具上残剩的食物倒入垃圾或废弃物桶后,用水冲一下,使餐具上的食物残渣得到较好的清除。餐具洗涤剂必须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