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官瓷,汝窑烧制多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库内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汝瓷的价值非同一般。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馆17件、台北故宫博物馆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一件,共计67件半,民间可能藏有少量。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迹出土甚少,汝官窑窖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瓷,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经过中央和很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青凉寺乡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窑的窑口。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遗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传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了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瓷窑品鉴定与鉴赏提供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来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瓷水平,消失千年之久的汝窑烧制工艺才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