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釉面要培养自已能区别火光、哑光和宝光。新器釉面“贼”亮,称为火光;吃了酸液称成哑光;在一般的情况下,瓷器出产年代越久,釉光不是越来越失色,而是越来越“醇”,这称为宝光。多看、多比较会有收获。
二、限于那个年代瓷土淘洗的条件,露胎处应有不同程度的火石红。
三、器物表面若粘有土迹,用水一冲就掉或用水永远洗不掉的,都要仔细审视,前者为泥浆,后者为胶类。
四、施玻璃釉的瓷器,尤其是釉面较薄的,会出现片纹。这种片纹随着釉的厚薄不匀,会有过渡感。釉薄的片纹周边会有卷翘感,在光线下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折射现象。
五、釉面厚薄不匀,或有流釉、结釉,应属正常现象。
六、由于胎料较粗,底部露胎处,随旋转轴心时有出现“慧核”和“慧尾”的现象。“慧尾”不能太长,因为那个年代的轮转速度不可能很快。
七、有的瓷器釉面会有“土吃”现象,真土吃虽有严重与不严重之分,但不管怎么样,全器土吃不可能步调一致,应该是没有规律,很自然,有天工自成之感。
八、出土不久的青瓷脚沿线会有白色粉末状“汗花”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