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北宋的宜兴紫砂,是陶苑中的瑰宝。从传器佐证的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开始,至今有近500年历史。有好壶者评说:田头送茶,是农夫的恩物;禅房打座,不输僧人的钟磬;玩转于文人掌股间,成了纵论天下的道具;移至画家案头,又成了书画小品的载体。不难看出,紫砂的使用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数百年的收藏历史,紫砂壶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
那么怎么“养”壶呢?方法当然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原则是差不多的。第一,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原则;第二,切忌油污接触原则;第三,用茶汁滋润壶表原则;第四,适度擦刷原则;第五,用毕清理晾干原则。具体说来,养壶要注意几个细节:在养壶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在冲泡的过程中,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
藏家在养壶的时候常常有几个误区:首先,泡养紫砂壶,切不可心急,更不能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以免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其次,喝完茶后,茶壶要倒空洗净,最好不要留茶叶。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利。泡茶最好多把壶交替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在紫砂壶的使用上有着一壶不沏二茶的说法,即一把壶只沏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因此,一把“不沏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乌龙,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无个性可言。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陈旧,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因有些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易滋生其间,若从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擅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