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陶瓷常识 > 陶瓷鉴定收藏四误区

陶瓷鉴定收藏四误区

作者:宋文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11-19

一、不能只想检漏,宁肯一搏而不想错过珍贵名品。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弱点,防伪者利用这种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赝品,这会让人们觉得稀少必珍贵。即使心里没数,又因为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又怕漏掉了珍品,于是掏钱买了赝品。只有当鉴赏水平很高时才有可能捡漏,并且要看瓷器是否珍贵,不能仅仅看外观,还要看瓷器所含历史文化信息量上。如果你对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及其基本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只是怕漏掉精品而凭侥幸心理购买,结果只会上当受骗。

二、总以为自己能幸运的买到珍稀的名瓷、官窑的精品。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自己是伯乐,千里马总会被你碰到。官窑的精品本来就少,皇家都很难得到,而且在战争年代很多珍品流失到国外,如今在世上的传世量更少。特别是元青花,其珍稀程度人尽皆知,当时的烧造量很少,收藏价值高。目前市面上那些打着官窑款的瓷却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形下,一定要冷静分析的,克服激动情绪,保持严谨的鉴定态度。

三、对所处地区的瓷器品种缺乏了解。瓷器收藏爱好者首先要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清楚本地可能烧造过哪些瓷器以及这些瓷器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收藏品味才是可取的,不能只想着收藏珍贵的官窑精品,许多陶瓷爱好者都有这个毛病。不切实际的收藏定位不但不会买到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陶瓷,反而正好入了伪造者的圈套,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不切实际的收藏定位观是收藏的大忌。

四、总拿瓷器与著作上的理论知识相比较。有关陶瓷收藏类的著作大都关注和研究官窑瓷器以及一些瓷器精品,很少关注民窑瓷器,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并无多大帮助。狡猾的伪造者往往绘依据依据这些专家著作里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而瓷器爱好者如果按图索骥,正好上当受骗。正因为这一点,对目前那些五花八门的陶瓷类图书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理解消化,去伪存真,避免盲从。

分享到:

分享到:

商周时期就有瓷器出现


我国商周时期便有瓷器出现,一般来说,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商周...更多>>

陶瓷名家CERAMIC COMMON SENSE

陶瓷名家毕德芳


毕德芳:陶瓷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女,原籍安徽省歙县,1946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一陶瓷美术世家。其祖父毕伯涛为...更多>>

陶瓷名家周国桢


周国桢,教授。现代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四届理事)。1931年生,湖南安仁县人。先...更多>>

陶瓷常识CERAMIC COMMON SENSE

正确清洗陶瓷餐具的方法


陶瓷餐具上残剩的食物倒入垃圾或废弃物桶后,用水冲一下,使餐具上的食物残渣得到较好的清除。餐具洗涤剂必须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