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五、壶底: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1、一捺底:紫砂茗壶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简练灵巧。
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3、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