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金、银)胎掐丝珐琅器
通常意义上,景泰蓝指的就是铜胎掐丝珐琅器,也被称为金属胎掐丝起线珐琅器。因采用铜丝掐花起线的方法,故而被称作“铜胎掐丝珐琅”,属于景泰蓝的主导产品,如今市场上95%以上的景泰蓝均为“铜胎掐丝珐琅”,而金、银胎掐丝珐琅由于胎体比较贵重,加上市场需求比较少,因而生产厂家也不多。
二、金属錾胎珐琅器
金属錾胎珐琅器又被称为“嵌珐琅”,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古代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金属雕錾技法。商周时期,就已经被运用到青铜器的装饰上。金属錾胎珐琅器,是在已制成的比较厚的铜胎上,根据纹样设计的要求描绘出图案的轮廓线,然后用金属雕錾技法,在图案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进而使纹样轮廓线凸起,再在凹下处施珐琅釉料,再经焙烧、磨光、镀金。
三、金属锤胎珐琅器
金属锤胎珐琅器是指依据图案设计要求,在金、铜等金属胎上锤出凹凸不平的图案花纹,再在花纹内点蓝、烧蓝、镀金而成。这种珐琅器与錾胎珐琅器有相同点,即均为在金属胎上直接运用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出凹凸的图案轮廓线。不同点在于,錾胎起线的珐琅器,是于金属的表面施以雕錾减地的技法起了线来;锤胎起线的珐琅器,则在金属胎背面施以锤击技法,使表面起出线来。
四、铜胎画珐琅器
铜胎画珐琅俗称“烧瓷”。先在铜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修饰后入炉烧结,再镀金而成。这类工艺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胎体上精雕细錾或配上錾雕耳子花活进行配饰,后彩绘,属高档工艺品;另一类是在光胎上进行彩绘,为普及品。现存最早的铜胎画珐琅器为清康熙年间的《五福瓶》、《玉堂富贵瓶》,其造型精巧,色泽艳丽,描绘精细。
五、金属胎露地珐琅器
金属胎露地珐琅器俗称为“金地景泰蓝”。这一珐琅制品,多由红铜制胎而成。因为红铜相对较软,延展性较好,容易成型,不易开裂,且与釉料的附着力较好。以用黄金为胎的制品,釉料显色鲜亮。但以金为胎的珐琅制品数量较少,且多为18世纪后的作品。如今流行的金地景泰蓝,多为红铜胎,其掐丝轮廓线为双线并行,或轮廓线相衔接处交代明确清晰,只在轮廓线内点填釉色,其余部位保留原胎形不点填釉色,待烧蓝、磨光后,丝纹和原胎形露地处镀上黄金。
六、透明珐琅器
透明珐琅器可分为金属胎透明珐琅器和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器。金属胎透明珐琅器多被称为“透明珐琅器”,又被称为“银蓝”或“烧银蓝”,是将具有透明性的各种釉料涂饰在做过艺术加工的金胎、银胎(或铜镀银胎)上,经几次饰涂烧结后,露出胎上的花纹。釉料采用紫、蓝、绿、黄四色,单色、复色都可。器胎处理分錾花、锤花,或錾、锤兼用,或錾花之后再贴金片,或在透明珐琅上描金。银蓝釉料景泰蓝透明度和细腻程度高于景泰蓝釉料。银蓝烧完后不用磨光就具有平滑细腻、光亮如镜的自然美,主要用于花丝首饰、徽章、标牌等工艺品。
有人将烧银蓝称为“金属胎浅浮雕珐琅器”,是因为其坯胎需先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施以加工后,再罩以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料,经过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和深浅不同,而引起一种视觉上的浓淡、明暗多变的效果。
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器指的是将炭粉加白芨粉用水调和成泥状,塑成器皿形状后,再用掐丝方法装饰出纹样,填入釉料,经烧结后,将塑好的胎形取下即成。
七、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
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是将多种加工技艺和珐琅釉综合施于金属胎上制成的,因而又被称为“复合珐琅”。如将掐丝珐琅工艺与錾胎珐琅工艺相结合的珐琅器,或以画珐琅工艺、掐丝珐琅工艺、錾胎珐琅工艺相结合的珐琅器,还可与镶嵌、錾花、累丝等工艺结合应用。
八、机制景泰蓝
机制景泰蓝于1958年后被研制成功,根据设计纹样开出凹凸形模具后,运用机制冲压铜片的方法制出胎坯。这种机制冲压出来的胎坯在平面的铜板呈现出与掐丝相似的图案纹样,然后将冲压合格的平面四块或六块铜片焊成立体形,制成瓶、罐胎形。有的可以将平面坯弯成圆形后制成粉盒,也可用上下两片焊接成立体小动物的坯形,点填釉料并烘烧后无须磨活。机制景泰蓝丝工纹饰较简洁,多为小件成套的瓶、罐、粉盒。
九、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
“景泰蓝结合产品”是将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制品。以景泰蓝为主体,结合其他诸如玉雕、花丝镶嵌、象牙、雕漆、红木雕刻,及内画工艺等多种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加工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