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要求胎、釉含杂质比青瓷更少,其中铁的氧化物只占1%,或不含铁。以氧化火焰烧成,胎体白,釉层纯净而透明。中国白瓷大约在北朝时期出现,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了最早的—批白瓷,有长颈瓶、四系罐等,具备了白瓷条件,但质地较粗,烧结不成熟、有的釉色泛黄或泛灰。河北内丘北朝瓷窑遗址出土的白瓷、有碗和四系罐,水平与范粹墓出土白瓷相似。隋、唐、五代白瓷工艺大踏步前进,一些隋墓如姬威墓、张盛墓、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数量、品种和水平都超过北朝,隋代白瓷窑址有河北内丘、临城、河南巩县等地。在巩县窑附近发现一个窖藏,出土了质量比较高的隋代白瓷深腹杯和双耳罐。唐化白瓷生产广泛发展,其中邢窑白瓷达到“如银似雪”的水平。内蒙古赤峰的缸瓦窑学习定窑工艺,生产具有定窑风格的白瓷,产口水平很高。元代白瓷工艺达到新的水平,景德镇湖田窑区生产精细白瓷,有碗、盘、瓶、罐等器皿。白瓷工艺水平的提高,为青花、釉里红等品种的发展打下基础。明代景德镇成为驰名中外的瓷都,各种瓷器竞展丰姿,白瓷工艺同样得到发展,永乐的甜白釉釉色细腻甜润,宣德至晚明的白色釉质莹润如堆脂。景德镇白瓷始终是瓷器中的一个优秀品种,它的优秀质量一直保持到清代。白瓷发展史上,德化窑产品特别引人注意。德化白瓷胎体细密、透光性好,白里透红,有“中国白”的美誉。明代著名工匠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制作的观音、达摩等瓷塑享誉海内外,是中国白瓷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