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之所以称为唐三彩,是因为在器物上施加了红、黄、蓝、绿、棕、白等低温彩釉,而以棕、绿、红和黄、绿、红配组施彩最多,故以三彩命名;也有学者认为“三即是多”,以三彩概括多种色彩之谓,二说皆可存义。其实唐三彩因采用刷釉工艺,烧制过程中不同颜色的彩料之间流淌漫漶,交融合成,又演变出浅黄、翠绿、天蓝、赭黑、褐红、茄紫等许许多多中间色,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美丽色彩变化,当然也有施单色彩釉的。从色彩角度讲,唐三彩中用蓝彩装饰的器物最为珍贵,因为蓝彩用钴料配成,而钴料当时依靠同西亚的商业贸易交换取得,故古玩行有“三彩挂蓝,倍加值钱”之说。此钵以绿彩为主,间有蓝、黄二彩,当为三彩器中上等产品。
再次,此钵内底粘有三个支烧球,说明当时在钵内套烧了另一更小物件,而伤残的钵体唇口断面芝麻粒形小孔,则告诉我们它同唐代唇口碗一样,使用了由内向外卷边手法,表现出唐代制作工艺的时代特色。
最后也是最重的,是这件唐三彩钵与众不同的器足修削特点。许多古瓷鉴定教科书和文章资料介绍,唐代碗、盘、罐、钵一类圆器,从初唐到唐末,其底部大都上承隋朝的饼形实足,然后逐步发生由饼形实足而玉璧底足、由玉璧底足而玉环形足、由玉环形足而宽墙浅圈足的演化。唐三彩器虽然绝大多数为陪葬冥器,也同样发生着这种演化过程,出自河南洛阳的一只冥器———陶胎唐三彩酒杯,杯高只有3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2.8厘米,器物小到如此,但其圈足仍认真做成饼形实足,彰显其时代工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