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塑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它自身产生的土壤。汉代陶塑的浑厚朶放的艺术格调,正姓与空前统一而稳定的政治局面及经济高涨相适应的,它是气魄宏伟波澜壮阔的汉代文化高潮的一种具休形象的反映。
东汉后期,由于汉灵帝刘宏的提倡和后来曹操等建安七子的身体力行,东汉文学开始向精巧方向转化,由此也影响到陶塑艺术的风貌。
汉代陶塑艺术风格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其深厚的思想根源。汉初刘邦执政,鉴于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奉行“与民休息”的方针。从汉惠帝刘盈到汉景帝刘后,一直笃信道家的“清静无为”哲学,并把它作为治国的思想路线。
东汉初平八年,汉叨帝刘庄派迨蔡怡、王逍等12人赴天竺求经,携回佛经42章,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亦同来洛阳,于是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一白马寺。
汉武帝一度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因此陶塑制品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题材。如济源出土的陶灯灯座周围塑有展翼的别人。洛阳也出上了塑有跨龙仙人的陶灯。
汉代陶塑艺术风格的形成,还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有关。汉代思想家认为“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人应该“横八极,致崇高”,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屮去,寻求美,占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