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均釉创于清雍正朝,盛行于雍乾时期。釉中掺有粉剂,因而袖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如同铅器表面的反射光泽并熔融于一体,组成长短不同的垂流条纹,有的苹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
釉中的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似刚成熟的高梁穗色。雍正一代都保持这一特征;乾隆初期,虽有短暂持续,但已逐渐蜕变为交织的蓝、绿、月、白等色。
炉均釉的器底和里釉面,都与器外壁釉面相一致。底足涂釉或不施釉,涂釉的圈足内底面阴刻四字篆书款识,并有釉汁垂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