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仿古瓷本来作为艺术陶瓷的一个门类,却被某些人利用,刻意作伪,以假充真。其实,仿古瓷生产古已有之,历史上后代仿前代,民窑仿官窑,此窑仿彼窑,仿古先例比比皆是。以景德镇为例,元代釉上红绿彩就仿自宋金时北方定窑、磁州窑,为景德镇日后釉上彩瓷的盛行开其先河;孔雀绿釉则仿自西亚同类产品,开创了景德镇低温釉彩的新纪元。自明代宣德始,历代官民窑仿龙泉、仿哥、仿汝、仿钧、仿定窑等,丰富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品种,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自明成化开始,官窑中出现了仿前朝宣德款的青花瓷,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仿古之风渐兴,官、民窑相继参与,传世品中常可见到既仿前代造型、纹饰、款识,又留下了本朝工艺痕迹的仿古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历史上的仿古高峰。官窑仿古往往仿自“内发旧器”,民窑则从官窑落选瓷投放市场变卖中得到原件作为仿制对象。仿制品种涉及历代名窑名品,不少仿品几可乱真。清中后期,仿古瓷一直没有间断,以光绪时期成就最大。
景德镇历史上的仿古,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外来工艺成果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则起到继承传统的功效。仿古瓷往往是一种传统工艺技术的延续与发展,极少刻意作伪。胎釉、造型、纹饰、款识虽然力求与所仿对象接近,但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打上仿制时代的烙印。所以,只要鉴别清楚流传至今的历史上的仿古瓷,仍然有其收藏价值。
利用仿古瓷作伪,以假充真,始作俑者肇端于民国时期。由于当时国内外对我国历代古瓷特别是官窑名品需求量的成倍增加,贩卖古瓷的丰厚利润诱发了仿古瓷的生产。处于衰落中的景德镇瓷业,宛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人们蜂拥而上,民间仿古一时呈燎原之势,从仿古制作到做旧作伪,无不以假乱真,真假难辨,于是文物市场鱼目混珠,赝品充斥。但是从正面看,民国仿古为挽救景德镇瓷业不致沉沦,为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得以延续,还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仿品不管如何到位,总会留下民国工艺的蛛丝马迹。而民国瓷,只要制作精良,仍然有保值和升值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