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陶瓷常识 > 古陶豆的种类及形制介绍

古陶豆的种类及形制介绍

作者:宋文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6-03

近年来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出现陶豆,如1978年在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出土一件八角形纹彩陶豆,该豆通高28.4厘米,口径26厘米,泥质红陶,盆形豆盘,圆唇斜口,喇叭高圈足,腹和圈足部位涂抹深红色陶衣,斜口沿面绘白色彩地,其上是用褐、红彩绘对顶三角形与若干竖线相间组成的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上绘有五个方形八角星状纹饰,色彩强烈,纹饰构图对称,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到了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陶豆逐渐减少,开始出现青铜豆。在唐代,特别是宋代,瓷器业的高速发展,使烧制瓷豆蔚然成风。明清以后,尽管这种豆形器逐渐少了,但我们仍可以从人们日常使用的高足杯中管窥到豆的踪影。

说起我国古代的豆,可谓造型各异,有高柄豆、矮柄豆、浅盘豆、深盘豆、素面豆、彩绘豆、镂孔豆、浮雕式豆等。质地也是多种多样,有木豆、陶豆、青铜豆、玉豆、漆器豆、瓷豆等,可谓异彩纷呈,颇受人们的青睐。下面特别介绍几件不同时代、不同质地、不同形制的豆,以便让我们更好地去寻找和认识豆的发展轨迹。

1、夹砂灰陶豆:1982年4月安徽望江县汪洋庙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通高10.5厘米,口径18.8厘米,素面,钵形,圆唇、敛口、浅腹,喇叭形圈足。

2、泥质浅灰陶豆:1986年4月河南临澧县太山庙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高18.3厘米,口径22.5厘米,盘深8厘米,弧壁、深盘,圈足下部折壁,有突棱,长柄,柄部有镂孔。

3、釉陶豆:1959年安徽屯溪周墓出土,高6.1厘米,口径10.1厘米,腹径11.9厘米,直口、平沿、斜肩,肩下腹斜收,盘下直接喇叭形圈足,肩上饰有弦纹。

4、青铜豆: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春秋战国墓出土,高20.7厘米,口径17.5厘米,有盖,盖顶有提手,器身两侧有环耳,柄较短,上端呈圆球形,圈足较小,整个器物从上至下均饰有镶嵌红铜的狩猎纹,生动地描绘了狩猎者的勇猛无畏、奋力拼搏以及禽兽奔逃的情景,图案充满动感。

5、彩绘漆器豆: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高24.7厘米,厚木胎,全器由盖、盘、耳、柄和座五部分组成,盖为圆弧顶,双耳高耸于两端,在盖和双耳上,皆以仿铜器的高浮雕雕刻出繁缛的盘龙纹饰,并衬以彩绘,堪称雕刻艺术与漆器工艺相结合的稀有珍品。

6、三彩瓷豆:1999年安徽淮北市柳孜运河唐代遗址出土,高6.2厘米,口径12.8厘米,豆盘为敞口,口沿向外卷,折腹、短把、喇叭形圈足,以黄、绿、白三色彩釉。

7、青白瓷豆:1988年3月安徽望江县杨湾乡青龙咀北宋墓出土,高10.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6.5厘米,其造型由三部分组成,上半部像盂形,盂腹饰有划花纹,中部有两层饼状出沿,下面覆底为盘口形圈足,造型优美,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光滑圆润,具有典型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风韵。

8、白瓷豆:1985年秋,安徽望江县城北村宋墓出土,高13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口沿向外卷,深腹,腹部饰有划花纹,把较短,有两道弦纹,喇叭形圈足,制作精细,釉质洁净,釉色光亮温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知:一是豆的质地是从陶发展到青铜漆器再发展到瓷器;二是豆的形制是从浅盘形、短把演变成深盘形、长把;三是豆的纹饰是从素面发展到有纹饰;四是豆的制作是从粗糙到精细、简单到繁缛、低层次到高层次。直到元代以后,豆的形制逐步则由高足杯所取代。

分享到:

分享到:

商周时期就有瓷器出现


我国商周时期便有瓷器出现,一般来说,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商周...更多>>

陶瓷名家CERAMIC COMMON SENSE

陶瓷名家毕德芳


毕德芳:陶瓷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女,原籍安徽省歙县,1946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一陶瓷美术世家。其祖父毕伯涛为...更多>>

陶瓷名家周国桢


周国桢,教授。现代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四届理事)。1931年生,湖南安仁县人。先...更多>>

陶瓷常识CERAMIC COMMON SENSE

正确清洗陶瓷餐具的方法


陶瓷餐具上残剩的食物倒入垃圾或废弃物桶后,用水冲一下,使餐具上的食物残渣得到较好的清除。餐具洗涤剂必须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