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西夏,在长达3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各民族之间既有矛盾斗争,又有联系交流,后来逐步走向融合。辽、金、西夏三国的陶瓷工艺既师法中原,又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是我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社会风尚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陶瓷手工业方面,各阶层对陶瓷的需求高涨,前所未有。皇室、臣僚、贵族、商贾、文人雅土既需要美观实用的饮食用具,又需求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的陈设品,城市中的茶肆、酒楼、饭店开始大量使用精美雅致的瓷器待客,城乡中的平民百姓和经济实力低下的农户则以质量一般的各色陶瓷器作为生活用具。
西夏瓷器品种繁多,其中剔刻釉扁壶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的造型设计与党项人的游牧生活密切相关,散发着草原泥土的芳香。西夏扁壶之产量大、制作精,也是西夏以外其他烧瓷窑口所少见的,是西夏瓷器中独树一帜、魅力无穷的器物。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扁壶,一般作小口,短颈,腹扁圆,是以两个浅腹钵粘合而成,其接缝处常以附加堆纹(捻边纹)进行弥合,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较大者腹部中央置圈足,将壶口用木塞塞住,壶可平放,这样重心矮,加之有圈足支撑,非常稳妥。腹侧有耳可供穿系,系于马背,征战、狩猎时携带甚为方便。另有一种小型扁壶,器形与大型扁壶相似,唯不置圈足。其体态轻盈,随身携带方便实用。
扁壶无论大小都是盛水、酒、奶的理想用具,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反映了西夏的生产、生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