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在世界上享有极大声誉,甚至有一些价值连城,所以对一些不法分子来说,从瓷器中牟取暴利的机会非常大,丙而仿制的古瓷器、伪造的膺品特别多。这就需要掌握鉴别手段,辨别真伪,区分优劣,最好能笋临叮朝代,这些都是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必备知识。而且,作为一名鉴赏家,如有真才实学,可谓怀揣金碗,前途光明一片口有一名年轻人,因对瓷器兴趣浓厚,毅然砸了铁饭碗,在瓷器世界摸爬滚打,对古瓷的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他蒙住双眼,只用手一掂轻重,基本上就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瓷器;敲敲器口,看看彩纹,摸摸釉面,就能判断出大概的价钱,八九不离十。这门绝技使他声名远播,连香港同行都来登门请教,财源广进自不用说。当然,作为一般的收藏者,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如此境界,但基本的鉴别技巧还是必备的。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审美标准,因此其生产的瓷器也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一般来说,年代越早的瓷器越是古朴,年代近的瓷器则更为花哨,而且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瓷坯会越来越薄,重量会越来越轻,造型则越来越美。
看瓷器的外表,还有几个特征:永乐年间制作的瓷器的底部中央大多是外凸内凹,底圈的边比较宽,这和当时制作的瓷坯有关;明朝中期的瓷器上下接触处有明显的接痕,眼看手摸都感觉得到;清代以后,制瓷技术大大发展,采用了旋削对接方法,消除了这条接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没有这条线来断定是清代初期还是清代后期的作品,以及分辨真伪品。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以明清两代的青花为例,永乐、宣德青花用的是进口的青料,色泽浓翠,自然晕散而有黑疵铁斑。成化青料主要采用江西乐平的“平等青”,成色典雅素静,清丽明快。嘉靖、万历青料几乎都采用回青料,成色浓艳,蓝中略泛紫色。清代康熙青料基本上使用浙江料,成色鲜蓝青翠,明艳净丽,层次分明,甚至在一笔中分出深浅浓淡的笔韵,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而雍正的青花以仿永、宣浓翠晕散为主,由于采用国产青料,青花的晕散和黑斑只能用笔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
在元代之前,瓷器上很少有落款年份的字样,从明代开始,特别是官窑制作出来的瓷器很时兴落年款,因此是哪一朝代制造的,就可以一目了然。不同时代,落款的方法、笔法,甚至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明代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而不是固定在器底,因此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而且,在清朝时一般用“某一朝代年制”的字样,而不是“某一朝代年造”,因此在瓷器上多加观察,是非常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