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陶瓷的色釉繁多,仅青釉瓷就有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多达20多种。关于古代瓷器釉色的分类,清代瓷史专著《南窑笔记》中的观点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凡在窑内烧成的称为高温釉,在彩炉内烧成的称为低温色釉。
近代有人认为:如按照温度划分,颜色釉应该分为高温釉(1250℃以上)、中温釉(1100℃--1250℃)、低温色釉(1100℃以下)。另一种观点认为:颜色釉可分为纯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然而按照颜色划分,难以反映我国古代的陶瓷全貌。高、中、低温色釉概念属现代陶瓷范畴,有些方面不一定适用于古陶瓷。相对而言,清人的划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一般来说,我们将颜色釉瓷器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如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每种颜色还可以再细分。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忽视了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比如宋代福建窑的一些青白釉,直观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它仍是属于青白釉。窑变釉和结晶釉色应纳入色釉瓷的范围之内。